
耶稣使银行家的情感复苏
L成长时带着不少怕令父母失望的恐惧。结果,她关闭所有脆弱的情感,专注在满足别人期望的表现上。这是她的见证:耶稣如何向她显示祂爱的是她的本相,她无须害怕做回自己。赞美神!
(English > Jesus brings banker’s emotions back to life | 繁體中文 > 耶穌使銀行家的情感復甦)
在表面看来一切似乎都甚好。
我已领洗,而且在不同的事工上事奉,上查经班,喜乐洋溢。直至我经历一些失望的事,就知道我并非真的良好。那痛楚打击我很大。我知道那里有未曾医治的创伤我要确认的。因此,我安排做一个更新祷告。
审阅过我的更新祷告表格之后,我的祷告导师问我知否有两个我。
我想:「什么?两个我?是否表示我有双重性格或是躁郁症?」
她解释说一个我是很「合理化」,正扮演一个主导角色。另一个是「感情化」,已被封锁。神要我的心但我封锁了它,因此神不能帮我。我须要向天父重新开放我的心。
当我回顾过去生命中重大的事件时,我留意到我的心在童年时曾被伤害过。我承认经历了这一切的自责和指控时,我的眼泪倾泻而下。
其中一个例子是我曾祖母的死。在我学前的一段时间,母亲会把我放在曾祖母的家中然后上班去。我的曾祖母通常一听见电梯开门声,就立刻冲去开门来迎接我。有一天,当她冲去开门,她跌倒了。我不知实际情况,只知不多久她就去世了。我觉得她的死是因我而起,就谴责自己是个麻烦制造者,把问题带给了家庭。
另一个例子,我的父母对我期望过高。他们一直要我在学校有好表现,像我的表兄弟姊妹们。我回忆家中不停有对我的呼喝声,当我拿不到好的成绩,或是我的行为不依照父亲要求的方式。我觉得很羞耻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,尽管我已尽了全力。
导师问我能否让那五岁的我谈及自己的感受。
借着圣灵的帮助,我返回童年的小女孩,谈论我的父母和祖母给我的感觉,好像他们在房间里一样。要释放我的感受并非易事,我有太多的恐惧,因为在那年纪仍觉得对父亲是心存恐惧的。
我的祷告导师建议我请耶稣告诉我,当父亲斥喝我的时候祂在哪里。在那刻,我看到耶稣保护我,祂荫庇我免受父亲的责打。这给我很大的安慰。
我也意识到曾把我的情感塞进一个「瓶子」里。
即使我感觉受伤、愤怒、或羞耻,我会把瓶子盖上,当作没事发生。当我们祷告:我看见耶稣张开双手,欢迎我把瓶子交给祂。如果我将来再面对任何痛苦的感受,都可以即时告诉耶稣,寻求祂的安慰。从此以后,我不再握着那个瓶子。
另一个范畴我们涉及的是,我对表兄弟姊妹的内在批判。小孩子时,我要与他们比较,而现在我要与他们比较我们的成年成就。
作为补偿当年小孩时我被看扁,我现在告诉自己是比他们好得多了。
我要为此认罪。他们也是神的儿女,我不应批判他们的表现。我也被提醒惟有耶稣是我们可以比较的对象,因为无论如何祂都爱我。
这些年来,我立了很多内在誓言,例如:「我要刚强」、「我要保护自己」、「我不能显露自己的弱点,不然别人会利用我」、「我必须表现出某种方式来扮演某角色」、「我不许别人再伤害我」,和「我要做一个和平使者避免冲突」等。
这些内在誓言意味着我在自己的周围筑了墙,否认自己的情感。
那一天,我奉耶稣的名破除那些誓言,并且宣告我跟随耶稣,是祂的门徒,不再被撒旦谎言的迷惑。
这里我还有一些生命中遗憾的事情。但我被提醒神不要我回望过去。这世界的光阴和我将来的永恒生命,相比之下就显得很短暂。
我要切断那些遗憾,因它们妨碍着我专注盼望耶稣给我的永恒生命。
我认罪因不饶恕自己,并且相信撒旦的谎言,令我现在要承受一切愚昧决定的后果,当耶稣因祂的荣耀来救赎我和我的错误。我也要丢弃那恐惧失败之灵,和把我的焦虑抛到耶稣脚下。
所以,你们要自卑,服在神大能的手下,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。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,因为他顾念你们。务要谨守,儆醒。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,如同吼叫的狮子,遍地游行,寻找可吞吃的人。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,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。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,得享他永远的荣耀,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,必要亲自成全你们,坚固你们,赐力量给你们。 《彼得前书》第5章6-10节
我们证实我曾因为害怕,用同样方式服从我的前男友和我的父亲。
他是非常霸道,跟很多邪魔、邪教和精神大师有结连。我和前男友的关系很痛苦。那天,我释放所有对他的感受,并且奉耶稣的名切断跟他情感的捆绑。我也祝福他,把他交给神,让神的旨意成就。
更新祷告之后,我感觉轻松,我可以感受到神的爱是多么真实和具体。
我欢迎我的情感复苏,虽然意识着我还要经历更多的情感起跌,或其他情绪。我都能除下我的面罩因它曾拖累我与别人和神分隔。
真爱的意义是我被爱的是我的本相,不用掩饰。
我不须假装是某某人或者装作善良去讨神和人的爱。我很感恩,因神爱那个富「情感」的我,因为那是出自我的内心,并非单是我的表现。
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: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,我不拣选他。因为,耶和华不像人看人:人是看外貌;耶和华是看内心。 《撒母耳记上》第16章7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