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情绪治疗的重要性
当我们仁慈和爱的救赎主、耶稣开始在世上传道时,在宣告祂的福音使命后,祂说的第一件事、就是祂被派来医治伤心的人。这是为什么?负面的情绪,例如:恐惧、羞耻,和悲伤,可以在我们毫无意识的情况下,驱使我们作出重大的决定。自从年纪小的时候,我们就学会应付各种不同的负面情绪。这可能包括:愤怒、否认、完美主义、骄傲、高度警惕,或逃避现实。我们之中有些人逃避自己的情绪,只保留在我们的头脑中。我们肉体的应对机制,可以变成根深蒂固和本能的,以至我们难于顺服神,直至我们承认我们的痛苦,并寻求耶稣基督的医治。
(English >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al healing | 繁體中文 > 情緒治療的重要性)
主的灵在我身上,因为他用膏膏我,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;差遣我报告:被掳的得释放,瞎眼的得看见,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,《路加福音》第4章18节
圣经反复提醒我们要全心全意寻求神。在这种情绪下的心,是指我们的情感、智力和道德中心。当我们的心受伤害,或创伤未有机会得到完全的治愈,我们都不能说是「完全的」。我们的某些部分仍是「破碎的」,需要神的医治。我们变得在情绪上、智力上、及在某些道德方面上并非完全。
你们寻求我,若专心寻求我,就必寻见。 《耶利米书》第29章13节
所以你们当向耶和华─我们的神存诚实的心,遵行他的律例,谨守他的诫命,至终如今日一样。 《列王纪上》第8章61节
但你们在那里必寻求耶和华─你的神。你尽心尽性寻求他的时候,就必寻见。 《申命记》第4章29节
这是神为何再三应许祂必会完全的修复我们。即使最强的人也有情绪的脆弱点,都需要神爱的修复。世上无人能逃避一些失望、羞耻、拒绝或屈辱的模式。大卫王以战争中的强大征服者著称。他同时也是很多呼求神的诗篇的作者,他说:「我因唉哼而困乏;我每夜流泪,把床榻漂起,把褥子湿透。我因忧愁眼睛干瘪,又因我一切的敌人眼睛昏花。」(《诗篇》第6篇6-7节)
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,借着他的灵,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,使基督因你们的信,住在你们心里,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,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,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,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,充满了你们。 《以弗所书》第3章16-19节
隐藏的负面情绪推动我们的行为
最普遍的负面情绪会是恐惧和羞耻。我们可以看到最先的这两种罪是从世界而来。在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,他们是神最初创造的男人和女人,因违背祂的命令,结果因着恐惧和羞耻躲藏起来。这些情绪现在仍继续潜伏,成为我们的肉体倾向。
羞耻
- 我们是否与别人比较,嫉妒别人?
- 我们是否持续地过度工作?
- 我们是否有改善自我价值的需要?
- 我们是否要满足物质的需要才觉得安全?
- 我们是否寻求别人的注意和肯定?
- 我们的心灵是否徘徊在黑暗或淫念中?
- 我们是否视自己为受害人?
- 我们有时候疑惑神,并生气或怨恨祂?
恐惧
- 我们是否疑虑重重?
- 我们是否无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?我们是否执着于细节?
- 我们是否倾向于拖延?
- 我们是否急于评估和批判别人?
- 我们是否易于发怒?
- 我们有否把别人得罪我们的错事记录在案?
- 我们是否难于饶恕别人?
即使是看似积极的行为也可能是被负面情绪支配。即使一个人表现出色和成功,他的内心都会是被困着和存着的恐惧支配。某些人终日都表现得快乐,可能是掩饰对拒绝的恐惧。一个高智慧的人可能选择透过头脑而不是心灵来生活,以期避免痛苦的情绪。有些人或许由于童年羞耻和恐惧被遗弃的后果,在供养家庭方面,或是运动中、工作中,都可能被驱使要求过度的成就和完美主义。或者他们可能转向滥用药物、酗酒或性行为,以期淹没一个批评他们是不够好的内心声音。
我们可以识别出挥之不去的负面情绪的影响当他们:
- 挣扎着克服罪的层面
- 强迫性反应或对某些事而触发情绪反应异常
- 感觉被卡住或感觉麻木
- 无能力保持精神上、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平静
我们的模式源自我们的过去
《雅各书》第3章14节提及的两个模式:恶毒的嫉妒和自私的野心。并非一夜之间容易破除,这些是比较与竞争的恶性循环。我们可以「努力」不那么嫉妒或自私,却发觉我们仍然失败。
通过耶稣获得真正的自由不是努力成为像祂,是基于我们自己肉体的努力。反而,真正的属灵自由是:透过我们向耶稣基督承认我们的痛苦和罪。惟有如此,我们心中对神是良善的障碍才能消除,并且圣灵可以充满我们并恢复我们的丰盛。
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,圣灵和情欲相争,这两个是彼此相敌,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。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,就不在律法以下。 《加拉太书》第5章17-18节
但这百姓有背叛忤逆的心;他们叛我而去,心内也不说:我们应当敬畏耶和华─我们的神;他按时赐雨,就是秋雨春雨,又为我们定收割的节令,永存不废。你们的罪孽使这些事转离你们;你们的罪恶使你们不能得福。 《耶利米书》第5章23-25节
让我们看看在《雅各书》第3章14节,所提及恶毒的嫉妒及自私的野心的例子。从表面看来,它们似乎像是由贪婪和骄傲所驱使。若是仔细的检查,我们会发觉它们真正的推动力是潜藏的记忆及被埋葬的情绪。
你们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嫉妒和分争,就不可自夸,也不可说谎话抵挡真道。这样的智慧不是从上头来的,乃是属地的,属情欲的,属鬼魔的。在何处有嫉妒、分争,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。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,先是清洁,后是和平,温良柔顺,满有怜悯,多结善果,没有偏见,没有假冒。并且使人和平的,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。 《雅各书》第3章14-18节
一个真实的生活例子
是一个如何发挥作用的例子。
一位50岁的男士感觉被家人和同学羞辱,因为当他还是一个10岁的小孩子时,曾在学校犯上一个愚蠢的错误而被同学们取笑。那个男孩子感觉羞愧、焦虑、被遗弃和孤独。不知道如何承认他的情绪并接受仁慈的纠正,小男孩隐藏他的情绪并决定「永不再犯另一个愚蠢的错误」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那羞愧和恐惧仍然卡住在他的潜意识脑海中,在四十年里继续推动他的决定和行为。在他的人生,他期望自己有最高的标准,同时也期望他的子女们。在职场上,他成为一位业绩优异者,获得擢升和被赞赏的满足感。然而,他很容易嫉妒和苦毒,不管何时有任何人比他做得好,就会使他感觉「愚蠢」。他不惜做任何事去争取,甚至不惜违反规则。他会炫耀自己的成就,并用活动、运动,或者做义工充实自己的时间,以期看起来优秀,值得令别人羡慕。
这位50岁男士可能会显得傲慢、自夸和有野心,但在现实中,他是被批判性的内在声音咒诅他是「再度愚蠢」所推动。他仍在与10岁时根植在内心的羞耻、焦虑、离弃和孤单的情绪战斗。
惟独出口的,是从心里发出来的,这才污秽人。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,有恶念、凶杀、奸淫、苟合、偷盗、妄证、谤讟。 《马太福音》第15章18-19节
相反地,作为一个成年人,他的情绪状态却近似一个小孩子。他被看不见的力量所奴役,是源于未在基督里被恢复丰盛的破碎童年。这位男士现在的模式是源于他的过去。
他们应许人得以自由,自己却作败坏的奴仆,因为人被谁制伏就是谁的奴仆。 《彼得后书》第2章19节
仇敌如何透过我们的情绪奴役我们
《雅各书》第3章15节继续告诉我们:苦毒嫉妒和自私野心的智慧不是从「上头来的」,乃是「属地的,属情欲的,属鬼魔的」。我们这位50岁男士,在他30岁左右已邀请耶稣作为他的救主,但这并不意味着是被鬼魔辖制;他很可能受某些鬼魔奴役的影响,因为在他心中仍有某些领域还未提交给神。
这是如何操作的。
作为一个10岁大的孩子为羞辱受苦,他感觉羞耻、焦虑、被遗弃和孤独。他理应可以对他的父母和朋友作出批判:「为什么他们会对我如此刻薄?我不明白为何是我应得。我觉得被拒绝和愚蠢。」可能并非如此,但他感觉到被拒绝和愚蠢变成他感知上的现实。
他愈多保留着他的有毒情绪,那么他的批判和想像就愈加色调深刻。他可能会想:「我曾相信可以倚赖他们。现在我不相信他们,我也不喜欢他们。我很好,他们很坏。」那个小男孩不知道这是撒但利用细微声的建议,把邪恶的思想灌输进他年轻的脑袋,引诱他谴责他人。与此同时,神也向这男孩子的内在意识展示和说话-可惜这10岁男孩只专注在他的痛苦情绪上。
那男孩子的痛苦和创伤变成一个立足点给邪灵入侵,惹起更多的思想和决定,导致那男士倚赖自己有限的能力和智慧,而不是倚靠神的。
圣经展示一些邪灵特别专注于负面情绪,例如:失望、恐惧、嫉妒和骄傲。那小男孩可能被这些邪灵所征服。
- 失望/忧伤|《以赛亚书》第61章3节:「赐华冠与锡安悲哀的人,代替灰尘;喜乐油代替悲哀;赞美衣代替忧伤之灵;使他们称为公义树,是耶和华所栽的,叫他得荣耀。⋯⋯」
- 恐惧|《提摩太后书》第1章7节:「因为神赐给我们,不是胆怯的心,乃是刚强、仁爱、谨守的心。」
- 嫉妒|《民数记》第5章14节:「他丈夫生了疑恨的心,疑恨他,他是被玷污,或是他丈夫生了疑恨的心,疑恨他,他并没有被玷污,」
- 骄傲/傲慢/自大|《箴言》第16章18-19节:「骄傲在败坏以先;狂心在跌倒之前。心里谦卑与穷乏人来往,强如将掳物与骄傲人同分。」
每一次我们想做出有罪的反应,批判那些伤害我们的人;我们宁愿把终极审判权归还给神,也不给撒但另一个机会奴役我们。这是邪灵如何设置「属世的、属灵的、属鬼魔的」立足点在我们的生命中。
经常释放我们有毒的情绪给神的重要性
这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压抑、漠视,或消除我们痛苦的感觉。事实刚相反。我们必须冲洗掉有毒的情绪。
我儿所罗门哪,你当认识耶和华─你父的神,诚心乐意地事奉他;因为他鉴察众人的心,知道一切心思意念。你若寻求他,他必使你寻见;你若离弃他,他必永远丢弃你。 《历代志上》第28章9节
我们应该让我们的情绪顺其自然,因此我们可以全心全意事奉神-像大卫王所做的。
大卫经常操练把他的恐惧、愤怒,和忧伤向神申诉,因此当他被罪恶试探时,他的情绪仍能保持安稳,并且能清晰地思考。
我们可以看到大卫的例子,当他获得一个机会可以杀死他的压迫者-扫罗王,甚至他的随从也怂恿他如此行。把「属世的、属灵的、属鬼魔的」的智慧包装起来,以神的名把他们谋杀的意图合法化。然而,大卫能够保持一贯健康的良心,没有报复,没有成为冷血杀手。为此,后来,神大大的赐福给大卫。甚至连扫罗王也称他为更好的人。大卫表明自己忠于神,赢得神对他的观察:他是合我心意的人(《撒母耳记上》第13章14节)。
到了路旁的羊圈,在那里有洞,扫罗进去大解。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正藏在洞里的深处。跟随的人对大卫说:耶和华曾应许你说:我要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里,你可以任意待他。如今时候到了!大卫就起来,悄悄地割下扫罗外袍的衣襟。随后大卫心中自责,因为割下扫罗的衣襟;对跟随他的人说:我的主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,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,因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。大卫用这话拦住跟随他的人,不容他们起来害扫罗。
扫罗起来,从洞里出去行路。随后大卫也起来,从洞里出去,呼叫扫罗说:我主,我王!扫罗回头观看,大卫就屈身、脸伏于地下拜。大卫对扫罗说:你为何听信人的谗言,说大卫想要害你呢?今日你亲眼看见在洞中,耶和华将你交在我手里;有人叫我杀你,我却爱惜你,说:我不敢伸手害我的主,因为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。我父啊,看看你外袍的衣襟在我手中。我割下你的衣襟,没有杀你;你由此可以知道我没有恶意叛逆你。你虽然猎取我的命,我却没有得罪你。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判断是非,在你身上为我伸冤,我却不亲手加害于你。古人有句俗语说:恶事出于恶人。我却不亲手加害于你。以色列王出来要寻找谁呢?追赶谁呢?不过追赶一条死狗,一个虼蚤就是了。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施行审判,断定是非,并且鉴察,为我伸冤,救我脱离你的手。
大卫向扫罗说完这话,扫罗说:我儿大卫,这是你的声音么?就放声大哭,对大卫说:你比我公义;因为你以善待我,我却以恶待你。你今日显明是以善待我;因为耶和华将我交在你手里,你却没有杀我。人若遇见仇敌,岂肯放他平安无事地去呢?愿耶和华因你今日向我所行的,以善报你。 《撒母耳记上》第24章3-19节
当大卫王呈交他炽热的情绪给神来指引,神帮助导引大卫的心、他的意识和他的行动-最终引导他进入极大的祝福中。负面情绪倾向于大呼大叫,呼喊出我们的良心,使我们对自己的罪行视而不见。像大卫王,我们必须学习不要冲动地反应,臣服于试探,就是批判、怨恨、咒诅、定罪、诽谤,或报复其他的人。否则,《雅各书》第1章26节说:我们的「虔诚是假的」。
生气却不要犯罪;不可含怒到日落,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。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,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,叫听见的人得益处。 《以弗所书》第4章26-27,29节
若有人自以为虔诚,却不勒住他的舌头,反欺哄自己的心,这人的虔诚是虚的。 《雅各书》第1章26节
在神的审判中我们不必与得罪我们的人同伙
每一件我们所做的事,从出生时起,不论好与坏,都纪录在天上。在审判日我们都要一一交代清楚。无人能逃避审判日-不是我们的冒犯者,也不是我们自己。
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,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,或善或恶受报。 《歌林多后书》第5章10节
无人是完美的,甚至是想给我们最好的父母。在某些情况看来,在我们年轻的生命中,我们可能缺乏所需爱的指导。若那50岁的男士,在他当男孩时领受过敬虔的训练,他可能不会陷入鬼魔的影响,制造出自己的鬼魔「智慧」应对机制。他一开始是清白无辜的受害者,却漠视自己已经接受了基督,仍然沮咒别人。这个罪,会连同那些羞辱他的人一起记录在天上。
不可不管教孩童;你用杖打他,他必不至于死。你要用杖打他,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。我儿,你心若存智慧,我的心也甚欢喜。 《箴言》第23章13-15节
认罪得自由
此刻,让我们假设这位50岁男士爱神,愿意顺服神的旨意。被他压制的情绪,如被出卖、羞耻,和恐惧,仍会继续引诱他走回旧路上悖逆他的天父。若要破除这属灵的捆绑,他必须返回10岁的自己,并承认他所有受过的情绪创伤,及他对那些伤害过他的人的判断。
克服伤害和其他痛苦的情绪,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最困难的部分,因为他们已经花了很多年时间,把他们的恐惧和羞耻掩藏起来-避免痛苦的情绪,并合理化他们不敬虔的批判。
此外,撒但不停使用低声的谎言捆绑人们,例如:
- 「我就是这样的。我不能改。」
- 「我自己能应付,我不需要医治。」
- 「我不想被视为寻求关注。」
- 「无人了解我。」
- 「我不能谈及自己的过去。」
- 「其他人比我受的伤害更多。我的感受没关系。」
唯一可以看到改变的方法,就是把我们的旧创伤带出来,领受医治,并用耶稣爱的光芒净化它们。否则,我们仍活在罪中,并被我们旧应对机制所捆绑。
遮掩自己罪过的,必不亨通;承认离弃罪过的,必蒙怜恤。 《箴言》第28章13节
义人呼求,耶和华听见了,便救他们脱离一切患难。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,拯救灵性痛悔的人。义人多有苦难,但耶和华救他脱离这一切,又保全他一身的骨头,连一根也不折断。 《诗篇》第34篇17-20节
报告和承认的分别
当我们真的想承认,我们很多的人仅谨诉之于报导事实。其中有很关键性的不同,分别在报告和承认之间。
这是一个例证。
例1:报告式
「我知道我的爸爸工作很辛苦,回家时很疲倦。我告诉他我在学校犯的愚蠢错误,会让他更生气。我觉得难过,害怕他向我呼喝。」
例2:承认式
「我的爸爸回家常常很生气,我总是害怕他。我好需要他的安慰,尤其是当我在学校里做了愚蠢的错事;可是他只会大声呼喝我。我很生气因他从不在我的童年𥚃。当我最需要他的时候,他甚至拒绝我!为何他不能是个好爸爸?我常常感到孤单和被遗弃。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我在学校里被欺凌。我感到很痛苦。」
判断结果和谴责人的分别
圣经呼召我们批判人们的罪,但必须小心不要定他们的罪,因为耶稣也曾为他们死。请参阅:《批判与智慧的滥用》
真正的承认会说出我们的痛苦,以及我们得出关于我们的冒犯者的结论。在我们看来,对于我们把经历作出正确的描述时,往往会成为对人的批判。
这并不意味要把不正义的事置于一旁不理,我们是要处理,但取而代之能够这么说:「是的,这个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。他们是做错了。然而我选择把这不公义交给唯一真正和完全的审判官-耶稣基督。我相信神会代表我伸张正义,我不须采取报复。耶稣,请祢安慰我!我很受伤。帮助我!拯救我!」这是大卫王在《诗篇》中如何一次又一次祷告的精髓。
亲爱的弟兄,不要自己伸冤,宁可让步,听凭主怒(或作:让人发怒);因为经上记着:主说:伸冤在我;我必报应。所以,你的仇敌若饿了,就给他吃,若渴了,就给他喝;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。 《罗马书》第12章19-20节
耶和华啊,你是从死门把我提拔起来的;求你怜恤我,看那恨我的人所加给我的苦难,《诗篇》第9篇13节
这话将我救活了;我在患难中,因此得安慰。骄傲的人甚侮慢我,我却未曾偏离你的律法。耶和华啊,我记念你从古以来的典章,就得了安慰。 《诗篇》第119篇50-52节
我们必须得承认当我们感到受伤害时,我们的批判,也是犯罪。神宣布耶稣、神完全无罪的儿子,被委派审判世上每一个人。惟有耶稣有权柄审判我们,因祂的死买赎了我们免于永死。
父不审判什么人,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,《约翰福音》第5章22节
将我们的冒犯者交托给神
我们务要确认那些伤害我们的人,是因为他们也曾被伤害。耶稣上十字架也为那些犯罪伤害我们的冒犯者。耶稣经常提及人们在犯罪之前的心。像对待那在行淫时被拿到的妇人、撒马利亚井旁的妇人,或三次不认耶稣的彼得,耶稣都没有特别数算他们的罪,而以祂的大慈爱和怜悯,提及他的背后的羞愧和罪行。耶稣来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,而是要拯救我们。若我们真正跟随耶稣,我们应该不要定别人和自己过去所犯的罪。
「神爱世人,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,不是要定世人的罪(或作:审判世人;下同),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。《约翰福音》第3章16-17节
我们务必放手把我们的冒犯者交给神的审判,并信靠祂会代表我们作正义的事。这可能是难以解释,但它却是一个蒙医治和向前迈进的重要步骤。当我们选择信靠神,并选择停止批判冒犯我们的人,我们便得免受神的审判。我们将会经历的不仅是蒙医治,也能看到祂倾福给我们超过我们所想所求的。
我─耶和华是鉴察人心、试验人肺腑的,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。 《耶利米书》第17章10节
当我们的心被医治,恢复神所设计时的属灵健康,我们会发现不再需要我们陈旧的,有缺陷的应对机制,而圣灵的果子将会在我们的生命中更加彰显。
圣灵所结的果子,就是仁爱、喜乐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实、温柔、节制。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。 《加拉太书》第5章22-23节
我们可以看事情更透澈,更客观地评论我们过去的经历。最终才能把情绪的梁木从自己的眼中除去。
你们不要论断人,免得你们被论断。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,也必怎样被论断;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,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。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,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?你自己眼中有梁木,怎能对你弟兄说: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?你这假冒为善的人!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,然后才能看得清楚,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。 《马太福音》第7章1-5节
见证:悔改压抑的情绪,作为与神一起体验情绪自由的应对机制
「我报名参加内在医治和释放祈祷,因为我觉得我脑中对神真理的认识、和我内心对相信神的真理之间,存在着脱节。我一再认为我身上有问题,而这种问题影响了我与神的关系。我渴望真正认识神以及在神眼中我是谁-不只是在我的头脑中,而是在我的心里相信。
在祈祷时,我意识到压抑情绪是一种不健康的应对机制。神赋予我们感受和表达情感的能力。当我压抑自己时,这可能看起来像是一种快速解决办法,但它并不能真正解决根本问题,以及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。
我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,就没有给神空间来与我见面,也没有让祂在我的生命中讲述真理。
我意识到,我并没有寻求耶稣作为能够医我的终极医生,而是一直试图凭借自己的力量[自我医治]。交谈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用泪水释放我的情绪,并祈求神抚慰我受伤的心灵。
我也后悔没有得到神的恩典,因我一向努力过着自以为是的生活。
耶稣听见,就说: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着。经上说:我喜爱怜恤,不喜爱祭祀。这句话的意思,你们且去揣摩。我来本不是召义人,乃是召罪人。 《马太福音》第9章12-13节
圣灵提醒我,祂是一切安慰之神。在困难时期,祂是我们的最终避难所和安慰者。当我为自己面临的困难感到羞愧时,我不会逃避,而是可以奔向祂,投入祂充满爱的怀抱。我可以完全坦诚地表达我的情感,向主倾诉我的心声。
我可以肯定地确信,祂接受我,并会在我所在的地方与我见面。 」
愿这次分享给您带来祝福,因您全心全意地爱神丶并让祂医治您的伤口。